滿心歡喜買房一字之差鬧上法庭
案例:
上海80后小伙張某贇2020年看中了一套金山的小戶型商品房,當即與某房地產有限公司簽訂了商品房預售合同。
張某贇陸續支付了54萬余元首付款,余款則打算申請公積金貸款支付??烧斔麧M心歡喜地憧憬新家生活時,卻意外地被告知,公積金貸款無法辦理…
張某贇趕緊致電公積金中心詢問,沒想到問題竟出現在自己名字上的。
公積金中心以"赟"和"贇"字完全不同為由,拒絕為張某贇辦理公積金貸款。
"合同上您的簽名是張某赟,而身份證上的名字卻是張某贇,名字不同,我們沒辦法為您辦理公積金貸款。"
原來,平時在日常生活中,張某贇并不注意"赟"和"贇"兩個字的差異和不同,在簽名時,"赟"和"贇"字經?;煊?,所以在上述購房簽購單和商品房預售合同中,很順手地簽成"張某赟",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,幾筆之差,就引來了如此大的麻煩!
"辦不了貸款,我就沒錢支付剩余款項了啊!"張某贇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。
這時,工作人員提醒,"別說貸款,名字有誤,就意味著房屋的所有權人并非你本人,也無法享有這套房屋上的權益。"
無奈之下,張某贇只能要求房地產公司退還購房首付款,并賠償其損失,沒想到他的這些訴求又讓他碰了一鼻子灰。
房地產公司以預售合同已經備案,且"贇"字在電腦中很難查詢,平時使用也不方便等作為理由,拒絕了張某贇的退款及賠償要求,并提議:要不你改名字吧。
"這算哪門子事,還讓我改名,這房子我不要了……"張某贇一氣之下將房地產公司告上法庭,要求解除與房地產公司簽訂的商品房預售合同,房地產公司需退還54萬余元的購房款,并賠償損失30萬元。
張某贇認為,房地產公司工作人員在合同簽訂時未盡到嚴格審查義務,對造成其不能正常辦理貸款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,存在嚴重失職;且即便自己在他處重新預定購房,被告也應對房價上漲造成的損失作出賠償。
而房地產公司則表示,張某贇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經常會使用錯誤的名字,自身存在重大過失,應承擔主要責任;鑒于張某贇不愿重新簽訂合同,房地產公司同意解除雙方簽訂的合同并退還購房款;但對于30萬元賠償不予認可。
法院判決:
法院審理認為,在本案中,雙方簽訂的備案合同因名字登記錯誤,導致買賣合同無法繼續履行,雙方的合同目的不能實現,符合解除合同的要件。
合同解除后,房地產公司應當返還購房款,至于張某贇要求的30萬元賠償,由于未提供相應證據,法院不予認可。